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府资助),目前已经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从资金直接扶持、税费减免或优惠、外部融资支持、土地划拨支持等大项支持,到展会的安排、品牌的建设、资质的认证,直至企业内部人才的吃住行,政府现在都统统有了扶持政策。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而且对企业的各项政策也非常多,怎样落实这些政策扶持其实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没钱给,而是要给谁?
有的朋友就说了,政府都喜欢纳税大户,名牌企业,都喜欢锦上添花,这些大企业自然会得到政府的扶持,像我们这些中小企业那是想也不要想。这个观点其实有失偏颇,政府现在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层出不穷,很多中小企业抓住了这些政策机遇,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企业,规模不见得比自己大,纳税也不见得比自己多,可是人家跟政府关系就是好,政府一有什么补贴、资助、名牌企业这些政策和荣誉,都是这些企业的,那为什么就轮不到自己呢?
其实,万物皆有道,任何事情都有他的操作模式和运作规律,你可能没有掌握如何做政府喜欢的企业。做政府喜欢的企业,不是去走歪门邪道,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是说通过企业的一些有意识的包装,活动,让政府喜欢企业,从而能够有一个和谐的政企关系,政企关系好了,那对企业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做成政府的典型,那对企业的发展将会起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借此实现企业的飞跃。
政府扶持的八大重点领域
1、科研资助类:
此类资助一般金额较大,是政府支持的重头戏。一般来说有如下几大项。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资助、企业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的资助、留学人员创业资助、创业大赛优胜者资助、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和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资助、社会发展科技
项目资助、重点实验室资助、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工程中心类)建设资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资助和运行补贴、国家和省科研项目配套资助、CMM/CMMI认证项目资助、技术标准研制项目资助、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资助、科研机构引进项目资助、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资助、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无息借款资助、特色工业园建设资助、技术改造项目资助、企业信息化重点试点项目及重点示范项目资助、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资助等。
2、文化发展资助类:
此类资助各省市根据各自区域发展的方向不同,会有不同的政策,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旧改补贴、文化企业入住产业园租金补贴、原创文化研发项目启动资金补贴、文化产业重要赛事项目补贴、重点文化企业贴息贷款、重点文化企业财政无息借款、重点文化企业奖励资助、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配套资助、文化产业创新性创业项目补贴、重点行业的原创研发成果产业化及市场推广资助、重大会展项目补贴等。
3、外贸资助类:
此类资助针对进出口贸易相关企业进行资助。一般来说有如下几大项。外贸发展项目贷款贴息资助、外贸发展项目财政借款资助、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资助、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资助、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助等。
4、商贸流通资助类:
此类资助主要是为了完善现代社会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和模式创新而进行的奖励资助。
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商贸流通企业新建或改造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项目资助、商贸流通企业新建或改扩建冷链系统、检验检测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自动化加工系统等准公益性的项目资助、商贸流通企业在社区新增连锁零售商店、居民服务网点的项目资助、商贸流通企业取得国际标准认证的项目资助、商贸流通企业网络购物公共电子平台及B2C电子商务软件开发项目资助、商贸流通企业取得再担保贷款贴息资助、成长性强、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等。
5、中小企业资助类: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科研资助和文化产业等公共资助外,政府对中小企业一般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一般来说包含:孵化育成中心房租补贴资助、风险投资资助、科技中介服务资助、企业研发实验资助、科研机构参展,学术交流活动资助等。
6、创新人才资助类:
人才根据政府认定的级别,享受人才住房优惠、配偶就业促进政策、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学术研修津贴政策等扶持政策等。
7、知识产权资助类:
发明专利资助、知识产权资助、软件著作权资助、PCT申请补贴、名牌创建资助、驰名商标资助、知识产权应急及预警公共平台资助等。
8、其他资助类:
企业转型资助,加工转内销资助,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资助,企业总部区域资助,成立民间机构等。
获得政府扶持的“三部曲”
首先是要熟悉政府的政策方向。这是根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我们准备好了想去掏政府口袋的钱,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熟悉政府的有哪些政策?也就是,钱从哪里?一般来说,当前的政策扶持主要集中在科技、商务、文化这三块,所以这三个系统的网站
是必须要经常上的,随时留意有什么新的政策,马上就要组织材料申报。政府政策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公布,这段时间需要密切关注,而政府资助政策往往公布时间非常短,稍不留神就会失去机会。其他需要关注的时间包括如下几种:政府领导更替,新领导上台后,一般来说会有自己的市政纲领,颁布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大型会议的举行,一般来说“两会”召开之后,会有一些新的法规或政策出台;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期,政府惯例,重大政策和利好消息都会选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集中发布,营造喜庆氛围。遇到大的突发事件,比如08年金融危机,让政府出台了更多保护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政府扶持的方向。近期低碳、环保、新能源成为社会的发展热点,以与之相关的产业能够得到更多政府的扶持。
其次要会说一个漂亮的企业故事。之前我们已说过了,政府并不是没有扶持政策,关键是他是否愿意资助你的问题。那么,你在政府面前呈现的企业状态及面貌,是否能满足政府的某项需求,将直接导致你是否能有机会获得支持。
所以,我们要为企业编一个漂亮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不能弄虚作假,不然是绝对过不了政府重重的审核的,就算侥幸过了那以后风险也很大,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说的会说故事,关键是说的方法。首先这个故事的主题要符合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政府各级部门都需要政绩和典型,他们更多的精力会关注当前的重点方向,如果你的企业故事连主题都偏了,那就算说出花来估计也没戏,因为你不在点上。
其次要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的情节就是企业的发展历程,能符合当前工作重点的企业多了,哪能都扶持?但是如果你企业的发展历程正符合政府政策不断深化的过程,正是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你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你正好能证明政策的正确性,那么你得到扶持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第三,你要会制造亮点,这在故事里面叫高潮。高潮越高越好,亮点自然也是越亮越好,亮点可以是你的品牌知名度,你的销售额,你的纳税额,你的出口创汇,你的科研实力,你的社会慈善行为,你的社会贡献,甚至你的党建工作做得好都是亮点。亮点就是你企业某
一方面比别人强的地方,这一点要仔细寻找,然后重点包装,最终能够让听故事的人眼前一亮,那你的胜算就大了。
第四,说的故事要有社会意义。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扶持的企业,也一定要能为人民服务,对社会有贡献,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能逆民意而为。那么你企业的发展目标一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你的产业形态一定是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你的产品领域,一定是能为百姓带来益处的。如果你说的企业故事主题正,情节好,亮点鲜明,意义深远,那
你不想得到政府扶持政府可能也会找上你,因为你实在太符合扶持的条件了。
第三要和政府建立紧密的关系。这包括平常要多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多响应政府的一些号召,多拜访一些政府的机构,多汇报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什么要和政府建立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人熟了好办事,其实不仅仅如此。前面我们说的要知道政府的政策方向,其实仅
仅依靠网络的渠道往往会比别人慢半拍,如果要抢得先机就得和政府多打交道,这样一有是什么风吹草动,你自然就能够占领先机,提前准备,这胜算就会大很多。说个漂亮的故事就更需要和政府建立紧密的关系了,只有跟政府交道打多了,你才能知道政府喜欢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才有说故事的思路,不然你什么都不明白,或者体会错了主题,那故事说出来就没人听了。
多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平时政府也需要组织一些活动,需要企业去捧场,这个时候叫到你,你不要以为去了是浪费时间,还影响工作,你每次都不给面子,那自然会留个不好的印象,以后不要说扶持你,不给你小鞋穿就是天大的人情了。相反,你每次都积极参与,多了政府自然会觉得你不错,你帮了那么多次忙,如果一旦有什么好事,还不记得给你一点么?多响应政府号召,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做的事情,关键是你做的是否领先,是否持久,是否出彩?比如发展民营企业党组织,如果你率先响应,就可能成为典型,或者就算你后来才成立,但是如果你成立的时候能够不局限于在室内,而是在室外边做好事边成立,那效果又不一样了。
多拜访政府机构,多汇报企业发展状况,这其实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都是建立政府紧密关系的重要途径,很多好的亮点都是在碰撞中出来,机会总是掌握在有准备的人手里。
申请政府扶持的“四大雷区”。
临阵磨枪。凡事预则立,申请政府扶持,从企业有这个需求,产生这个想法开始,就要开始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把申请政府扶持当做一个重大项目来做,项目成功了,不仅仅是企业获得某一次政策的扶持,而是与政府建立了畅通的关系,这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极为
有利的。所以,申请政府扶持切忌临阵磨枪,等到申报日期快截止了才组织材料这是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的,实际上,递交申报材料只是最表面的一环,也是最简单的一环,在递交材料之前和之后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和协调工作,这些工作才是真正重要的。
轻率越级。任何政府部门对接企业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刚开始无论是政策的咨询、材料的组织申报、资质的认证考核都会是由他们完成。企业在申请扶持的过程中,一般来说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该对接谁就对接谁,不要轻易的越级沟通,不要你认为搞定了上级领
导就万事大吉,要知道具体事情还是需要这些工作人员来办的。当然你的企业实在太优秀,
上级领导的关系也够硬,那自然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只要不到那一步,还是不要轻率越级。从下到上,一步一步做扎实,打通申报的各个环节,各方认可,事情自然好办。
出现纰漏。这又是一个大忌。你辛辛苦苦的准备材料,通过考察审核,得到认可,终于获得政府的扶持。但是你没把事情做好,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你就很难有下次机会了。
盲目张扬。拿到政府政策资助,如果企业本身足够优秀,成就有目共睹,那就需要配合政府节奏,进行适当宣传,扩大政策的影响力。但是相反,你的企业并非鹤立鸡群,和你同样条件的企业还很多,但是你把企业的故事说的非常漂亮,获得了政府的扶持,这个时候你就
注意不要盲目张扬,如果你大张旗鼓的宣传,可能会引起和你条件差不多甚至比你好的企业的不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种种看法,其实都非常浅显,很多人一看就明白,但是申请政府扶持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明白人不一定能干明白事。而且各地政策环境不一样,企业自身资源条件不一样,所处的产业和环境不一样,所以操作起来千差万别。这里只是做个简单的介绍,就是想告诉中小企业,申请政府扶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你有心,都是有机会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后扶持企业的各种政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任何行业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